如果在翡冷翠,討論到其周邊可以去逛的城市,大部份的人都選擇去比薩,畢竟比薩有著超級知名的比薩斜塔呢!
似乎是個非去不可的景點。
不過賽咪不知道為什麼,明明也是個世界文化遺產,我唯獨對這座斜塔興趣缺缺。
所以當初翻著旅遊書時,怎麼都沒把比薩給排進我的行程裡,甚至我剛從義大利旅遊回來的同事告訴我可以排一個比薩的行程,我也是左耳進右耳出。
賽咪倒是對另外一個城市有點興趣,那個地方叫做盧卡。
不過很有意思的是,當賽咪在火車站用自動販票機買火車票時,發現我如果買離當時出發時間最近的列車,需要在比薩轉車。
而且在比薩停留的時間竟然達到40分鐘!既然這樣,我乾脆把比薩安排進去當天的行程吧~反正橫豎都是經過比薩,乾脆進城去逛逛也好。
這就是隨性旅行的樂趣~你永遠不知道行程會怎麼「被」安排。(我個人認為這是天意)
先來看看這三地的地理位置圖好了,就很明白為什麼會這樣轉車了:
當時離賽咪出發時間最近的一班列車開往盧卡的,走的是三角形底邊的路線:翡冷翠->比薩->盧卡。
當然也有翡冷翠直達盧卡的車,但那一班我必須再多等一個小時左右。
權衡了一下,還是選擇在比薩停留。
於是我改買了翡冷翠->比薩的車票。反正比薩我也不知道會讓我在那裡停留多久,如果有意思,多停久一點;如果真的沒啥,那麼看完塔就能直接去盧卡了。
所以我打算在比薩再買比薩->盧卡段的車票。
(下圖是火車上的路線圖,比對上面的地圖,火車路線也差不多是三角形的方位)
翡冷翠到比薩的火車,差不多一個小時之內就到的了。沿途自然是義大利中部托斯卡尼美麗的田園風光~
很快的,火車來到比薩中央火車站Pisa Centralle
從比薩車站出發,有很多巴士可以搭到比薩斜塔去,畢竟斜塔是比薩城最有名的資產,我想要找車搭過去也不是什麼難事;
不過反骨的賽咪就是喜歡用走的,畢竟用走的可以穿街串巷地隨處看看,如果坐車就只能掃過去而已。
雖然能省很多時間,但是我寧可慢慢走,迷失在比薩的巷弄間。
Google地圖告訴我,從火車站到比薩斜塔步行只要半小時,我當然信步而往~
如地圖所示,中間有一條阿諾河貫穿,從車站出發往北走,在碰到阿諾河之前的Via Giuseppe Mazzini也是個滿好逛的購物街,兩旁精美的櫥窗,又不斷地朝賽咪招手..................
(美麗的阿諾河)
矮矮的河堤,碰到一個大晴天,很多人所幸拿著食物爬到河堤上野餐起來。賽咪也爬上河堤來了一張假掰內心戲照。
Via Giuseppe Mazzini購物街,購物狂要克制一下,雖然比薩不比翡冷翠好買,但是也很能讓人一下子迷失了自我.........
這棟建築底下當時有二手舊書攤,賽咪稍微在攤位裡頭晃了一下,雖然都是義大利文或其他歐洲語種的書,但是在這城市裡頭能沾一些書卷氣總是一件樂事。
還好從比薩車站到比薩斜塔沒有碰到太蜿蜒曲折的路,很快地人潮越來越多,我就知道我快到了!
震撼!
比薩斜塔其實比我想像中的還斜耶!而且本尊實在非常的高、非常宏偉。
聽說當時比薩斜塔興建時,這種圓柱形的塔樓可是個劃時代的建築鉅作。不過我懷疑,如果當年的比薩斜塔很順利地建起,沒有遇到任何地層下陷或土質鬆軟之類的問題,而成為一個「正常的」塔,那麼比薩塔在今日是否一樣有名呢?
塔頂有一口鐘,因為塔身實在傾斜的太嚴重了,當時雖高塔建成,但怕鐘的擺動會造成塔身傾倒,所以從來沒有敲過;也就是說,這個塔自從落成以來,就沒有完成它原本該被賦予的使命。
然而,比薩塔卻以另一種不完美為比薩,甚至為義大利帶來更巨大的影響。
除了你可以想到的經濟層面的觀光收益之外,如果這座塔沒有傾斜,那麼就沒有伽利略在塔頂往下丟鉛球,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公式。
You never know.........
這座塔的命運,似乎和賽咪今天會莫名其妙來到比薩的命運一樣,「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」。
賽咪讓斜塔遮住了強大的太陽,反而照出很美的星芒。不完美的斜塔如今完美的在義大利矗立著。
賽咪想到了莊子學說裡提出的「無用」說。莊子的寓言裡說,有一棵大㮙樹,整棵樹不管軀幹還是樹枝都長得歪七扭八,到處都長著樹結子。但是就是因為樹長得歪歪扭扭,砍下來做傢俱也不是,枝椏鋸下來當尺子也不直,於是這棵樹逃過了伐木工的砍伐,就此消消遙遙地慢慢長大。
比薩斜塔我想也是這棵㮙樹。雖然因為地基的缺陷,讓他在眾多義大利的建築當中變成一個畸形的歪塔,但他卻因為這個缺陷,成就了另一番光景。
誰說不完美就不是好事呢?
一百個來到比薩斜塔的觀光客大概有九十八個會做出扶塔的姿勢;賽咪比較厲害,我用一隻手指就能把塔給頂著。
再不然用我的鐵頭也可以。
當天好像有什麼軍人的授階儀式的樣子,到處都有穿著大禮服的軍人穿梭在塔和一旁的比薩主座教堂之中。
旁邊的主座教堂正在整修中。仍然可以進入參觀,但是我沒有進去。但主座教堂從正面看是羅馬式剛硬的線條,而從靠近斜塔的後側看,卻是和斜塔同一款的圓形建築。剛中帶柔很有意思。
歐洲人不會放過任何草坪,有日頭、有草坪,歐洲人一定會直接躺上去,乾脆以大地為家。
主座教堂前的洗禮堂。圓形的建築配上圓形的拱頂,實在是很像教宗的小圓帽。
主座教堂正面。
我沒有特別研究比薩主座教堂和洗禮堂的年代,但是洗禮堂的建築風格看起來比教堂晚一點。
有教堂當比例尺,就能看出塔到底斜得多嚴重。
逛完斜塔以及主座教堂,賽咪又要循原路回到車站,準備往下一個目的地:盧卡前進。
比薩到盧卡差不多只要20多分鐘火車就到了,感覺上差不多就是台北到樹林那樣的距離而已。但是在15、16世紀還是公國時代時,比薩公國和盧卡公國可是死對頭呢!
車子到盧卡,下車的人明顯少很多,畢竟盧卡不是個很有名的觀光大城。但是我就喜歡它這樣安靜的氛圍。
盧卡城被城牆包圍著,目前還是完整的城牆!這倒是連羅馬都沒有呢!
這是城門。從盧卡火車站要進入城內,必須穿過這一道城門。
盧卡主座教堂。外牆異常的白,我想應該是被清洗過了。你看,旁邊的大鐘樓不就被鷹架圍起來了嗎?
因為一來不是觀光重點城市,二來當時也不是旺季,所以城市非常的安靜。
穿越在古城小巷之間,進行空間及時間雙重意義的穿越。
是不是要比那些人擠人的大觀光城市「接地氣」許多呢?!
別看他小,畢竟盧卡可是盧卡公國的首府,該有的民生經濟還是有滴~~~(當然,我指的是shopping)
另外一個中世紀的教堂,外觀造型十分簡單!
都是壁畫。
沒有太多繁複的裝飾,我想,宗教或許就該回到這種純粹。
盧卡城內還有個圓形廣場。本來看地圖以為那是像羅馬圓形競技場那樣的地方,結果它實實在在的是個廣場啊!四周的建築竟然就蓋成弧形的,將中間這個廣場的區域包圍起來。
在歐洲,有廣場=有餐廳,這似乎是一種定律。
路邊種滿了一種我叫不出來的樹,當時樹上開滿了白色或粉紅色的小花,把季冬的盧卡街頭染上了一抹秀雅。
另外,賽咪在盧卡的時候,嘗試了第一次的Facebook直播,如果看賽咪的照片還不過癮的話,可以看看我的直播影片喔。點我看Facebook直播
盧卡城非常適合騎腳踏車逛逛,只要你屁股不怕痛的話(因為石板路凹凹凸凸,租來的腳踏車又沒有良好的避震,屁股實在是疼得難受)。
在火車站周邊就有不少單車店可以租車。
租車需要證件資料,我當時身上沒帶護照正本,但是我隨身都放著影本(為了血拚退稅之用),我問店家影本是否也能用?
店家是沒問題的(他們也只是把證件影印起來登記而已,不會扣押)。
因為賽咪很懶得比價,所以我當時隨便挑了一間順眼的租車店就進去租了,價格是三個小時八歐元,我個人覺得不會不能接受啦,反正來玩,騎腳踏車逛古城總是比靠兩雙腳走路來得有效率多了。
租了車,車行會附上一份簡單的古城地圖給你,上面也標明了行車路線和各大重要景點。不過賽咪這個天生反骨的人偏偏不喜歡照著既定路線走
所以莫名其妙又在巷弄之間迷失了..............